关闭→
当前位置:装饰都>装修设计>大设计>赵亮:要好看?还是要好用?

赵亮:要好看?还是要好用?

装饰都 人气:5.39K

赵亮:要好看?还是要好用?

赵亮

高级室内设计师

199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曾获北京市建筑装饰工程优秀设计奖、中国国际室内设计双年展优秀奖

主要作品

金沙遗址博物馆、中国科技会展中心、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广元市文化中心、大连市图书馆、沈阳桃仙机场、永康广电中心、成都金沙文保中心、金隅喜来登酒店(五星)

▲其实建筑学的着眼点的重点是空间,只是近年来大家忙于搞建设,着重了建筑外皮和形状,而室内还来不及消化就给简单化了。

▲对建筑和空间,别一开口就谈风格,请多关注和实际生活状态紧密相关的细枝末节。

建筑师在博物馆的内部空间做了一个从屋顶的天花一直到地下室的高达20多米的圆锥状室内,从而一反地下室阴暗潮湿的日常印象,让自然光线从天而泄,照彻地下。这样设计的目的,一是让地下室有了光,二是可作为交通转换的枢纽。

对此空间,室内设计师要做的就是把这个界面强化出来。室内设计唯一加的一点是,把地面一个很浅的水池和天花结合起来;仅用了一个太阳神鸟的图案,和水池上下相望。

在这整个的设计中,设计师想探讨一个理想空间。其实在这个建筑和设计已经较为理想的空间内,室内设计无需喧宾夺主,只是希望在这个空间里有所感悟,因此便有了以下情景:当光线以不同角度变化时,“神鸟”的影子在四壁上游走,而水池里的线条因时间的不同往来变动。你仿佛站在时光的流逝中,看岁月流转,思人生百年,赏千年沉淀。

这个空间叫理想。

记者:从进入项目的时间点上来看,室内设计和建筑设计处在什么样的位置上?

赵亮:从国外的发展脉络上看,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还是两个专业,只是可能在项目上有所捆绑。室内设计行业之所以在国内发展得如火如荼,跟中国经济发展快、建设周期短有很大的关系。

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在某种程度上的界限含糊,是因为项目上马的速度很快。很多单体较大甚至上亿的装饰项目综合性要求很高,从空间的流线布局到公共使用、经营定位,到后期的装饰、陈设、软装的配合,期间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和建筑结构、设备的结合。

我接触过的国外的项目,一个项目做了3年,还都没开建;而国内项目的设计周期大约为半年。在建筑设计的时候,空间规划做得比较粗放,建筑师只要把基本的功能需求满足了,再给一个比较有震撼力的外立面,基本任务就完成了;只有少数建筑师会把空间做为一个重点、推敲研究,从而在框架完成以后,空间本身就有一定的特点。 一旦建筑设计做得好,室内往往就会成为一个成功的案例;反之,如果建筑设计做得不好,会给室内的进行带来很大的困难——很多的时候,室内设计者进入空间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拆楼板,这很浪费。有时候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室内设计只能依托建筑原形去做,这只能叫做装饰。

如果建筑师更多地关注室内空间,室内设计将会更好。另外,现在有些开发商的自主性比较强,让室内设计师介入得比较早,在建筑的功能平面完成后,室内设计师即介入,最后整个的建筑效果会非常好。

记者:其实,对室内设计早一步介入建筑已经呼吁了很久,但为什么90%的项目至今还在延续以前的做法?

赵亮:主要是招投标的问题,开发商的项目可以直接委托,而国家的项目是不允许委托的。在招标的时候,先招建筑设计、总包,然后招土建。在土建做的过程中,能开始招室内设计的就算是很理想了,有的是快封顶了才开始招室内。对室内懂一点的甲方会在刚做完地基的时候招室内,这个时候还算有补救。但是还有一些没办法的时候,属于程序限制,这就是现状。

退一步讲,在没有办法改变现状的情况下,建筑师要尽量兼顾到室内空间。其实建筑学的着眼点的重点是空间,只是近年来大家忙于搞建设,着重了建筑外皮和形状,而室内还来不及消化就给简单化了。室内设计师也要拥有建筑设计师的能力,如果建筑在设计上有不足的地方,室内设计要有能力弥补空间感受的缺憾。

记者:无论建筑还是室内,你认为在设计的处理上,着眼点要放在何处?

赵亮:放在最本质的东西上,即关注使用人的内心感受。住宅行业的发展,再加上现在大力搞建设,那么多的房子,大家很关心风格。我的观点是,对建筑和空间,别一开口就谈风格,请多关注和实际生活状态紧密相关的细枝末节。

我很欣赏日本设计师对房子和空间的理解,他们非常关注小尺度的问题,即使是最小尺度在他们心中也是个大问题:一阶台阶、一个把手、夜间照明……

中国建筑也好,日本建筑也好,都很成体系,它们经历了岁月的沉淀,对使用性问题已经解决得非常好了。你看中国传统的江南建筑,其中给未出嫁女子建造的小阁楼——高高的,需要踩一个东西才能看窗外,也有一些小镂窗,都是出于对女孩子私密性的考虑。生活状态、生活细节、使用习惯、使用方便,从这些细节着眼,才有可能说那的确是个不错的空间。

日本设计师的设计,就是想办法让你多活10年的设计。反倒是中国人喜欢讲风格,有很多装饰性的东西,其实就是看个热闹而已。

好大喜功的面子工程做完以后是热闹了,但实际上并没有解决本质的问题。设计师愿不愿意静下心来帮助使用者解决一个扶手问题?这可能是不赚钱的设计,也有人觉得不值得在这上面花心思,可能草草了事。

我们房子的寿命根本达不到70年,有的甚至仅二三十年;内部装修5年就要重新做,这说明很多问题。再看欧洲的好多房子,住过几代人,传承了很多年,依然很舒适。为什么?

记者:看中国的传统建筑,我觉得取胜在空间上,只要房子建起来了,就能住得很好,很少再需要装饰的堆砌。建造即装饰。

赵亮:把平面做好了,设计就已经做完一多半了。至于界面用什么材质,其实跟功能有关,是用软的材质?还是硬的?希望它是闪烁的?还是平实的?功能完成后,只需要在材料上作一些选择。

建筑源于自然界的实质,不管是建筑师还是室内设计师,只要关注的是空间变化,就有可能把室内朝着有利的方向推动。国外很多建筑都在往这个方向考虑,欧洲的教堂建在一个很高的台子上,居高临下,空间很高、很暗,沿着一条很长的走道,走到近端的时候,光突然照进来,使人的心灵震撼。

传统的建筑有很多好东西,都该保留、应用;至于风格,都落实在材料和工艺技术上就行了。现在是信息化和多元化的社会,某种程度上世界大融合,有这么多的风格,至于用哪种,只要表达一个体系就可以。风格依附在完善的功能之上,当经济好的时候,风格都没有问题;一旦危机来临,风格便失去了支撑。

大家都在追求更高美学的东西,不管是中国园林也好,还是欧洲风情也罢,真正要的是人在里面的美好体会。很多时候,风格是开发商拿来炒作的道具。我并不排斥风格化,只是别一开始就抛弃设计最本质的东西而过分追求风格,在空间里舒适就足够了。

记者:设计师主要解决空间问题?

赵亮:空间问题之一是功能问题,之二是细节问题,这二者都解决好后,剩下的是材料的选择。装饰性的东西做起来应该不难,即便有变动,也会有专业团队帮你解决专业的问题。营造法式,欧洲有欧洲的标准,中国有中国的标准。包括材料的选择和使用,设计师解决的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对相关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选择令人最舒适的方式组合。空间应该很丰富,就看如何选择。

记者:为什么不是创作而是选择?

赵亮:风格就是一种选择,谈不上创作。其他和设计相关的,比如功能安排,包括小尺度细节上的安排,扶手、把手、推拉门,这些都是选择。举例来说,推拉门很难看的一点是,门要错着开,五金是平起的,而日本的工艺可以把它弹起来。如果以平底为弹面,磕磕碰碰的会觉得特别别扭,类似这种小细节,你可能会花一天的时间设计所谓的机关,而用这一天的时间有的设计师可能已经能设计一个豪宅了。可是有些设计师花一天的时间来研究这个小机关,就解决了生活中遇到的不顺畅和不舒服的问题。

记者:在设计上要达成共识,你认为各方都要注意哪些方面?

赵亮:几方是不是都参与到项目当中,几方的力量是不是认识一致。投资方、建设方、建筑方和施工方,要摆正心态,是要好看的东西?还是要好用的东西?我的观点是,房子就一定得要关注空间、关注人文。

记者:对细节的关注,在中国似乎并不多见,为什么?

赵亮:发展太快,社会导向有问题。花一天的时间设计一个推拉门的小机关,设计费少得可以忽略不计;而做一个项目的设计,收益将会很大,即便这个设计会用半年的时间。在利益的驱使下,细节的设计,已经被忽略了,而它往往关乎生活。

2011年11月,中国室内设计年会在苏州举办,会上一个美国生产的保鲜膜的使用设计引起了赵亮的注意:经过日本设计师改造后的保鲜膜的外盒,仅做了一个与以往一条直线不同的V型拉口,便极大地方便了保鲜膜的撕拉。

这个看似极其不起眼的设计,在这次年会上获得了奖项。

设计改变了生活中不方便、不舒适的地方,这才是它的本质,无论建筑还是城市。